目前,我国打击商标侵权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否被他人恶意侵犯,是否无意中侵犯了他人的商标专用权,我们要知道哪些行为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才能合理的维护自己的权益,防止无意中的侵权,避免在商业活动中出现。
根据《商标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造成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或者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或者销售伪造或者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变更其注册商标,将变更商标的商品再次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提供便利,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的;
(七)对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列举几个常见的商标侵权案件:
(a)"一口连"和"一口连"
最近,一口莲的商标纠纷如火如荼。被告使用与一口莲类似的一口莲商标,在市场上销售类似的夹心大米和水果产品,引起消费者的困惑。这是一种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一口莲”商标在国内相关消费者中已有一定知名度,其他企业应予以避免。被告不仅不避让,还故意搭便车,构成不正当竞争,获赔243万元。
(2)大型“华为”商标侵权案
今年破获的一起“华为”商标侵权案被称为“有为之举”,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之一。本案涉及的假冒产品主要是手机和零配件等。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订购、线下上门维修等方式,对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维修服务,涉及“华为”、“苹果”等知名品牌。据悉,本案侵犯商标专用权犯罪嫌疑人31人(包括3名主要嫌疑人),2017年以来涉案总金额高达3亿元。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愿意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目前,商标局加大了打击商标侵权的力度,赔偿金额也有所增加。在今年下半年的很多商标侵权案件中,赔偿金额明显要高得多,从而更大程度上维护了商标所有人的利益。目前商标侵权的风险越来越大,相信在这样的高压力下,商标侵权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