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截至2019年底,中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6.6万家,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约为82万人。当年,我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共产生营业收入约2100亿元。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应用促进司对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并发布了相关报告。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应用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提供了服务保障,为帮助创新创业、稳定和扩大高层次人才就业、促进实体经济优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国家统计局批准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应用促进司于2020年6-9月对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形成了相关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达到新水平,具有七大特点。
首先,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分销服务”改革的深化和经营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9年底,中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6.6万家,比2018年增长8.2%。2019年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中,专利代理机构2691家,商标代理机构45910家;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的机构有276家,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机构有365家,从事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的公证处有1103家,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有7000多家,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有6000多家,从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有3000多家。
第二,吸纳就业的作用不断增强
据估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约82万人,比2018年底增长2.6%;2019年,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新增员工平均人数为3.9人,比平均人数(2.8人)多1.1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调查显示,75.5%的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水平较高。
第三,福利水平稳步提高
据测算,2019年,全国范围内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共创造营业收入约2100亿元,同比增长13.2%;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平均营业收入318.2万元,同比增长4.0%。其中,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405.2亿元,同比增长18.8%。、
第四,集约发展势头显著
2019年,前100家专利代理机构(占所有专利代理机构的3.8%)代表了专利申请数量,占2019年所有代理申请的35.8%;2019年,前100家商标代理机构(占全部注册商标代理机构的0.22%以下)申请商标注册,占2019年全部代理申请的34.7%。一半以上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集中在北京等五省市。
第五,服务支持的创新作用进一步显现
2019年,专利代理机构代理发明专利申请118.4万件,占2019年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84.5%(即代理率为84.5%)。2019年,专利代理机构为39.7万名企业申请人提供代理服务,比上年增长16.0%。第21届中国专利奖授予的专利中,90.7%是专利代理机构委托的。2019年,商标代理机构代理的商标注册申请占全部商标注册申请的91.7%;服务机构代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1455件,代理率95.8%;服务机构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4789件,代理率57.6%,同比增长3.8%。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服务创新主体、支持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第六,新模式和新格式正在迅速发展
调查显示,“互联网+”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发展迅速。在2019年排名前30的机构中,约有20家是“互联网+”平台模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于专利预警、分析咨询、文档翻译、知识产权保护取证等场景,促进了知识产权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专业机构从事特定行业专利侵权分析咨询,海外诉讼许可谈判尽职调查等。知识产权服务分工日益细化,服务链不断延伸,服务效率显著提高。
第七,对行业发展的信心明显增强
调查显示,60.6%的服务机构认为,未来一年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市场环境有望好于2019年,高于上一年的调查比例;经营收入预期、工资支出预期、办公空间增加预期、就业人数增加预期等调查结果也高于上年。对以上五项预期调查结果进行赋值,形成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信心指数。计算结果为60.4分,高于荣耀与干旱的分割线数(50分),比2019年高10.2%,说明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未来市场发展有很强的信心。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