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实施的1.6L及以下排量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已实施8个月,将于去年12月31日到期。在这一政策的刺激下,中国乘用车消费市场出现复苏迹象。
为了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并刺激汽车销量的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准备向该部门提出申请
可以延长期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主席叶盛基告诉记者,“协会准备大力向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希望实施刺激小排量汽车可持续发展多年的政策。”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对知名记者表示,需求总体是确定的,销量会根据政策波动。如果真的要推动整个制造业走向小型化,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应该是长期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国外乘用车销量为1583.4万辆,以下1.6L车型销量占本世纪末乘用车平均值的71%。按此计算,本世纪末以下1.6L车型销量约为1120万辆。
按照目前1.6L车型广泛分布的10万元左右(不含coupe)的价格区间,每辆车购置税可减免4000元左右,今年10月至今年5月累计免税购置税449.68亿元。2009年至2010年初,减免税政策累计减免114亿元。
减税带来销售增长。今年6月至8月,国外乘用车销量呈倒计时下降,今年9月至5月,除销量连续两年略有下降外,其他月末销量均有所上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0月至今年5月,国外乘用车销量达到1581辆,比去年增长11.98%,高于2015年7.3%的年均出生率。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购置税的减免确实带来了销量的增加。
然而,张志勇告诉记者,“这一短期救助政策只会改变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一周。比如购置税减免在今年年底结束,来年借钱的客户就不会提前借钱,去年的销售增长只是提前消费了来年的需求。”
据统计,2010年中央政府将以下1.6L车型购置税减半时,上一年国外汽车销量增长32.37%,乘用车销量增长33.17%。然而,2011年政策结束后,汽车销量仅增长2.45%,长期增长率为13年。
为了减少排放,实现环保目标,中央政府和行业协会仍在推动摩托车向小型化和低排气量方向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以下1.6L车型的购置税减免政策更好的刺激了消费者,在引导汽车企业推出商用车方面还需要长期的政策支持。
尽管以下1.6L车型的比例停滞不前且不断增加,但张志勇认为这还不够。他说,早在2009年,行业协会就呼吁出台政策促进小型化,但现在六年了,没有更必要的政策来刺激小型化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引入以下模型。减税政策。”
叶盛基告诉著名记者,协会仍在大力推进,希望停止执行刺激汽车尾气排放量小型化的长期政策,汽车企业的产品可以继续向低尾气排放量发展,个人节税将推动节能减排的实施。
行业研究人员指出,涡轮小型化是全球小型汽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方向,但中小企业不会因为个人节税政策较短而改变既定计划。
推动汽车排气量小型化,关键是保证政策的可靠性,这也是行业协会大力推广鼓励排气量小的长期政策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