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调查报告刚刚指出,中国应继续以减轻宏观税负为重点,加大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调查报告认为,只有整体降低宏观税负,才能真正降低全体公民的税负水平,在激发企业魅力、提升村民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带来实效,从而对有效改善供给、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增长起到双向作用。
事实上,关于减税以减轻企业负担和刺激经济增长的争论已经很多了。
从表面上看,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避税企业的税负“看似”较低。例如,与加拿大相比,中国对企业征税
增值税
,使企业在制造项目中增加税收;在加拿大,销售税是在销售项目结束时缴纳的,但销售税是由各县征收的,因此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从理论上讲,中国企业的利润是否按制造业支付
增值税
;在加拿大,企业不盈利就不纳税。
除了缴纳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外,
销售税
除其他税费外,我国部分企业在此基础上还要缴纳约13%的税费,其中城市维护建设费7%,高等教育附加费5%,防洪费1%。一些研究人员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可持续发展基准中的总税率来衡量企业承担的税收负担。总税率是指公司税和强制缴款占企业利润的比例。2013年,中国企业总税率为67.8%,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马来西亚、纳米比亚,仅略高于阿根廷。
然而,中国的税收负担水平还有其他统计数据。根据世界银行制定的《中央财政统计指南》,2014年和2015年中国宏观税负为29.1%,比世界平均水平38.8%低近10个比例。2015年中国GDP总量为67.67万亿元,29.1%的宏观税负意味着宏观税负只有19.7万亿元,明显低于欧盟、加拿大等发展中国家。
所以,要看中国企业的税负问题,必须从整体经济的更高角度来看。减税可以刺激企业的制造质量,但资本主义的税制改革只是其中一部分,看似系统的改革才是重点工程。如果不改善企业市场竞争的自然环境,即使减轻税收负担,也未必能激发企业的魅力。这就是问题的结构。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快改革国有企业,在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之间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是当前的重要结构之一。事实上,消费市场本身公平的自然环境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少消费市场的资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小化起到关键作用。
邓小平对中国过去30年经济发展的基本专业知识之一就是肯定资本主义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如何避税,包括减税,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消费市场体系的完善。目前,呼吁减税非常重要,但相对于打破垄断、完善竞争制度,后者仍然与如何避税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