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是“标准”和外在,质量是“本源”和内在。商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取决于它所代表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只有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优秀,商标才能优秀。
据媒体报道,5月22日,记者从国家工商总局召开的“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进中国品牌建设有关情况”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我国商标注册申请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商标累计申请量为2293.1万件,累计注册量为1514.5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为1293.7万件。
商标发展指数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中国的商标注册申请数量稳步快速增长,反映出市场长期充满活力,企业的品牌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商标注册程序越来越便捷高效。
中国已经成为商标大国,但是商标大国不等于商标大国。中国的商标发展指数还有很多水分、气泡和不足。
一是低端产品多,名牌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名牌少。在2015年“世界500强品牌”榜单中,美国有228个品牌,中国只有31个品牌。
二是品牌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不强。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2014年,美国每1000亿美元GDP的经济效益是由2175个商标创造的,而中国是由一个商标创造的。
三、品牌不国际化。2014年,中国280多万商标注册申请中,只有4%出国寻求商标保护,而瑞士75%的商标申请是国际商标,美国占国际商标的45%。中国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四、中国商标品牌生命力弱,寿命短,很多品牌寿命短,常青树少。
相对于商标的“数量冠军”,我们更应该追求商标的“质量冠军”。商标是“标准”和外在的,质量是“原创”和内在的。商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取决于它所代表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只有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优秀,商标才能优秀。因此,企业在培育商标品牌时,一定要有长跑感,避免只竞拍“王者广告”来包装商标品牌,陷入“过瘾猝死”的模式。同时,他们必须严格控制商品或服务的质量,遵守诚信,避免因质量和安全问题而自毁品牌;此外,要积极借鉴国外老品牌的生存经验,紧跟市场潮流和消费者需求,积极创新,始终保持商品或服务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政府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商标的品牌战略,加强对商标的监管和支持,鼓励“中国的智力创造”和“中国的质量创造”,为商标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
关于商标品牌的价值,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可口可乐的一个老板曾经说过:“即使我的工厂被火烧了,只要我的商标一存在,我就可以恢复生产。因为我的商标价值也值几十亿美元。”商标品牌的价值是无限的,所以品牌信心和自豪感显然取决于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