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批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将他人的创新设计、外观设计专利、企业名称和商号、著作权等在先权利申请注册为商标的行为,也应当认定为商标抢注。
1.唯冠苹果“iPad”商标纠纷
唯冠起诉iPad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在全国多个地方查封并禁止销售苹果iPad。事件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98年。唯冠声称“iPad”商标产品唯冠是1998年设计生产的,而苹果在mainland China销售其产品时没有“iPad”商标,商标侵权成立。
2010年,苹果公司向法院申请判决“iPad”商标权归属,并向深圳唯冠索要相关费用。2012年7月2日上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今天宣布,苹果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将为此支付6000万美元。
2、联想从“LEGEND”到“Lenovo”
联想的商标“Lenovo”,今天随处可见,是联想在2003年后使用的品牌形象。2003年以前,联想用“LEGEND”LOGO来翻译“LEGEND”。2003年后,联想需要大规模海外扩张,“联想”商标已经在国外合法注册。联想如果向海外扩张,必然会遇到类似苹果今天遇到的商标侵权诉讼。为了避免相应事件的发生,联想在2003年将其品牌LOGO改为“联想”,并在海外成功注册了该商标。
3.西门子注册海信商标
2005年3月,海信与西门子长达半年的商标注册案告一段落,西门子以极低的价格将注册的海信商标退还给海信。事件起因是西门子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在过去几年里注册了多家中国公司的商标,其中包括西门子的一家子公司博世-西门子公司,该公司于1999年在德国恶意注册了海信的“海信”商标,并要求后者支付高达4000万欧元的商标转让费。据了解,西门子当时也注册了6家中国企业的商标。
4.高通商标侵权案
此前,美国高通公司在中国遭遇商标纠纷,原因是“高通”商标是由中国上海当地一家公司注册的。公司名为上海高通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汉字库芯片、输入法等相关技术的中国公司,拥有多项专利。1992年,上海高通公司生产的高通汉卡一度风靡计算机行业。
5.微软先于谷歌
注册商标“Blink”,2013年,在谷歌宣布放弃WebKit,开发自己的浏览器渲染引擎Blink不到一周的时间,微软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Blink商标申请。
在质疑微软的动机之前,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软件巨头的研究院之前已经开发了一款名为Blink的Windows Phone 8应用——,但是微软过去的研究项目一般不申请商标。
6.苹果的“iPhone”商标在巴西共享
早在2000年,IGB就在巴西申请了“iPhone”商标,这远远早于苹果手机的出道。
然而,苹果对该商标提出质疑,称该公司未能在该商标到期前正确使用该商标。但去年,IGB推出了一款以iPhone命名的低端安卓智能手机。经过六年的争议,法院最终裁定两家公司在巴西分享iPhone商标的使用权,理由是“苹果的iPhone是一款“世界知名”的产品”。
我是。我来八戒是为了商标注册,版权注册,专利申请。巴杰知识产权,中国最好的知识产权平台。商标注册成功率超过85%的,商标担保注册失败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