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领导:请先把员工推到谷底,再拉他一把!
2020-09-14 21:28:20

一位时不时帮你认清现实、将你推入深渊之后再伸手拉你一把的领导,才算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但大多数领导要么是只做到了前者,要么是只做到了后者。在实际的工作中,你偏向于哪一种

 7.1.png


上面一张类似的图,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屏,是美团副总裁王慧文所发,还配了一段文字:“有担当的管理者,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把下属从愚昧之巅推到绝望之谷,至于他能否爬上开悟之坡,就看各人造化了。”

我看了一下我的朋友圈,转发的大多是领导,说明当领导的对这句话很有共鸣。我也是当过领导的,看到后也觉得很过瘾。因为领导们都特烦一种人:那种自我感觉良好,不知天高厚,又没真材实料的人。遇到这种人,一脚把他们从山顶踹下去,太爽了……

可是,理性思考一下,王慧文这话说得不够完整。如果一个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属下推下去,任其自生自灭,全凭各自造化,那领导也太好当了,就比谁脚劲大,谁会施虐即可。如果真是这样,领导者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所以, 我认为这句话最好这样改:“有担当的管理者,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把下属从愚昧之巅推到绝望之谷,然后伸手去拉一把,至于能不能拉得上来,就看各人造化了。”

 

01

为什么要把下属推到绝望之谷

我读MBA时,变革管理教授说,对于一个变革期企业,领导最重要的是“塑造怨景”。我们一听,有点失望,这有啥新鲜的,“塑造愿景”这领导力名词,都快烂大街了,还有什么好讲的

但是教授说,你们理解错了,是“怨恨”的怨,而不是“愿望”的“愿”。因为在变革期,管理人们的恐惧,比管理人们的期望更有用。

一开始,还是不太明白,后来从事咨询管理工作,见得多了,才发现真的如此。在一个动荡的环境,你光讲希望不行,你要先讲员工恐惧的东西,你要为员工设下一个共同的假想敌,此时,大家就会特别团结。

就如《想像中的共同体》说的:把一群人,放在一个泥沙俱下的环境中,再让他们面临共同的假想敌,这群人马上会变得密不可分,并拥有巨大的能量。所以,你会发现那些优秀的企业,都不会让员工特自在,他们标榜的都是一种危机文化。

就像任正非常说的:“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马化腾也常说:“我们随时可能像那些巨人一样倒下,你去摸摸,可能还有体温”

马明哲也说:“平安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如果忘掉这点,那就不平安了”。

这些企业,都是在塑造一个绝望山谷,同时还给你看到一个开悟之坡,这样员工被夹在野兽与美女之间,只能拼命奔跑。

组织行为学中有个概念叫做:“祛媚”,什么意思简单讲,就是去掉新员工身上的媚俗,让他们认清现实的样子。因为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会把现实乌托邦化,总把职场生活想象成理想的样子。他们会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和评估。

我招过一些新人,很多都觉得自己是来干大事的,甚至给他个国家,他都能管好。与此同时,他们对身边的同事和领导也有不合实际的指望。他们觉得同事温情相待,领导无处不在的指导,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

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甚至还更残酷。所以, 领导需要提前释放这种残酷。因为,到了中途,再被残酷淘汰,无论对组织,还是对个人,损失都更大。还不如一开始,就绝情一点,能留下来的,都是“祛媚”过的,以后成事概率更大。

曼联总教练弗格森在他的《领导力》一书中,曾讲过这样的事。他在引进新队员时,会播放一段视频,是那名球员以前最糟糕的比赛。播完后,会问:“当时发生了什么?”其实,弗格森对当时发生了什么并不感兴趣,只是想看看球员的反应。

只有当对方说自己不够好,还能变得更好时,才代表其心智的成熟,因此可以入队。如果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则说明这个人不适合在曼联。你看,这就是弗格森的“祛媚”大法:你在外面再牛逼,来我这儿,我就先把你打回原形。

总之,把属下推到绝望之谷,在组织上是一种“怨景”塑造,而在个人则是一种“祛媚”,都是为了制造一种危机文化,就像下面这个小故事,很形象的展现这一点。

爷爷问孙子:“如果把院子交给你管理,这时猪因饲料不好暴跳如雷,狗因看门太累半夜睡觉,驴因磨坊环境太脏无精打采,你怎么办孙子说:“我要给猪换饲料,合理安排狗的工作量,改善驴的磨坊环境,安抚它们,稳其心。”爷爷暴跳:“你这败家孙子你应该告诉它们狼来了

 

02

为什么还要拉属下一把

我在任营业部经理期间,会有一些同行来应聘,我经常会了解一下他们跳槽的原因。发现收入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这个行业水平差不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得不到上级的指导。

曾有一个口直心快的女孩,描述她的领导,那话让我记忆犹新:“领导总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牲口使,却从不提供任何帮助……”

那女孩过来后,表现的非常出色,成为我们部门的中流砥柱。我当时就想,竞争对手的领导难道是我们的卧底把这么好的员工逼走,那是在给我们输送人才啊。

美国管理学家诺尔·迪奇,在一项忠诚度的研究中发现,除了收入,影响忠诚度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员工的受重视程度。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将心比心”,你把员工推下山谷,就此不管不问,别人怎么可能有忠诚度

而且,时代也变了,以前70、80后就职的年代,大家是“打工”思维,觉得既然端着你的饭碗,我就安安分分,听你摆布。可现在90、00后登场,他们是“合伙人”思维,我们是一起来做事业的,你不能老打压我,你还要能帮到我才行。

时代改变,按说管理思维也应该随之改变。但是,很多管理者,似乎还没转过弯,还在提倡什么“挫折文化”“愚忠文化”,动不动用恐吓说事,就如王慧文的这套说法,不知能被多少管理者借题发挥。

可是,他们没想明白的是,那些你能吓到的人,都是离不开公司的人,那些有能力离开的人,你多半是吓不到的。

我尊重的一位老领导曾对我说:“对待属下,先抛开公事不说,人家跟了你几年,你总得帮别人长进一点吧。”我很认可他这句话。因为我见到的多数年轻人,都很上进,对他们来讲,最大的问题往往是:未知的无知。

也就是说,他们经历太少,很多事不知道要怎么做,更不知道哪个是对,哪个是错。他们需要更明确的一个参照,更及时的一个反馈。所以,往往上级的一句提醒,可以把他们从泥泞边缘拉扯回来领导的一点点指导,就能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甚至受益一生。

从这个角度,领导的一点付出,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就像我与那位领导相处的5年里,经常会被各种指导。从日常着装,到见客户的谈吐,到经营分析,甚至到对人性的理解……那也是我成长最快的5年,就这点来讲,我还是挺幸运的。

他那句:“人家跟你几年,你总要帮别人长进”。也是我听过最好的领导力箴言,虽然如此简单,却又显得特别的厚重。

我读过一框的管理学书籍,上过一打的领导力课程,可那些厚重的技巧,在应用时,又显得那么的肤浅。

也许,正是这世道充斥了太多厚重的肤浅,才让这种简单的厚重显得更为难得吧……

文章来源:良大师


我们的优势
上门服务

支持POS机刷卡

最快1小时上门交接资料

专业服务

具有10年以上财务工作经验

严格按照新三板财务标准做账

价格透明

拒绝隐形消费

价格全称透明合理

支付随心

支付宝扫码支付、POS机刷卡

微信扫码支付、现金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