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增值税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度,但企业采购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时,需要转出进项税额。下面主要介绍增值税进项税转出及会计处理。
进项税转出是指将不可抵扣进项税转入相应的存货成本。如企业采购的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货物改变用途时,可抵扣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进项税额)”科目转入相关科目。进项税具体转出情况及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商品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
借:应付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
贷款: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货物异常丢失。
借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出-待处理损失。
信用: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三.在产品和成品出现异常损失。
借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出-待处理流动资产的损失。
贷款:在制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四、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
借:管理费用。
贷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借:固定资产。
贷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进项税的知识开发;
1.将进项税转移给贷款人意味着什么?
进项税转出贷方是指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等科目。
贷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进项税转出借方表示转出未缴纳增值税的金额,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方:应交税费-未付增值税。
二、进项税和销项税的区别。
进项税是指企业向买方采购货物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金额,简单理解为买方可以抵扣的税款;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向客户销售商品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金额,简单理解为销售方需要缴纳的税款。
增值税抵扣:应交税费=销项税额-进项税额。